点赞

超30万人次在线观看!CAAI云论坛(南京站)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2-06-14

21
1378

为庆祝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CAAI心智计算专委会(筹)、江苏南京生态科技岛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开发有限公司承办的CAAI云论坛(南京站)于2022年6月11日上午在线举办,吸引了超30万人次在线观看。中国科学院张旭院士于论坛伊始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曹存根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史忠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罗平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赵川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持人。

微信图片_20220614155726.jpg

本次云论坛邀请“科创中国”人工智能专业科技服务团专家学者,围绕“智能科学与心智计算”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中国科学院国际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蒲慕明院士,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智能视觉信息处理领军人黄铁军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焦李成院士,国际信息研究学会主席、CAAI原理事长钟义信教授先后作了主题报告。

蒲慕明院士作了题为《自然神经网络中信息的捆绑与存储》的学术报告。报告着重围绕五个方面展开:(1)以神经联接新生与淘汰来建立多模态信息捆绑的有效环路;(2)以脉冲时序依赖的突触可塑性来存储时序信息;(3)以有序重复性网络激活来巩固和提取长期记忆;(4)以脉冲同步性或相位来捆绑多成分或多模态信息;(5)以神经元集群间嵌套式网络联接增强来捆绑不同层面的相关信息。为引入这些大脑网络的特性,需要超越现有深度学习的网络框架,并关注脉冲神经网络对处理时序信息所具有的优势。

微信图片_20220614155748.jpg

黄铁军教授作了题为《类脑研究工作进展》的学术报告。报告围绕为什么类脑、怎么类脑、生命模拟进展、类脑视觉进展四个方面展开。在报告的最后,黄铁军教授表示:“人工智能是一门技术,目标是创造越来越智能的系统,大脑是最好的蓝本。”此外,黄铁军教授从类脑之路、生命模拟、类脑视觉等多个角度进行总结以及展望。

微信图片_20220614155808.png

焦李成院士作了题为《类脑感知与认知的挑战与思考》的学术报告。焦李成院士认为,类脑感知与计算技术作为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的技术,是通向可解释性、可通用性的人工智能的必由之路。报告首先回顾类脑感知与认知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类脑算法的动机与原理,包括稀疏性、学习性、选择性、方向性、多样性等。紧接着针对世界各国争夺的技术高点-高分辨遥感影像智能化解译的基本科学问题,包括测得准、观得清、辩得明。从感-知-用的角度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以及团队近些年的研究成果。最后,焦李成院士给出了类脑感知与认知发展的一些思考。

微信图片_20220614155831.jpg

钟义信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的范式革命》的学术报告。钟义信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求“范式(科学观和方法论)的革命”。这是因为,智能是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根据主体目的的要求而对信息进行复杂加工转换的结果,需要贯彻辩证唯物的信息科学观和信息生态的方法论。钟教授表示:“我们习惯的传统学科范式却实行着机械唯物的物质科学观(排斥了主体因素)和机械还原(分而治之和单纯形式化)的方法论,无法满足要求。实施范式革命的结果,我们创建了机制主义的通用人工智能理论。”

微信图片_20220614155859.jpg

论坛的panel环节,蒲慕明院士、黄铁军教授、史忠植研究员、钟义信教授围绕“何谓智能,心智”“智能科学与心智计算发展的方法论”各抒己见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心智计算是心理符号的计算,是大脑的信息加工过程。心智的可计算性是联结人类的精神活动与人工系统仿真的桥梁和纽带。心智的可计算性提供了用计算过程来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基础,是当前智能科学研究的热点。虽然一些概念和学术思想仍有待深入研究,但专家学者们也一一表达了对智能科学与心智计算发展的憧憬。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