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创新达人】2021宁夏企业“创新达人”候选人一王恒兴

发布时间: 2021-09-13

26
1258

他用自己数十年的努力去创造了不平凡,他带给了毛乌素沙漠绿色的希望和生命的力量,他用善良、用坚守和信念传递着直抵人心的温暖力量,他用生命践行并且传播着不屈的精神、展示了坚韧的中华儿女形象。他是年近八旬的老人,多年来,他放弃安逸的生活坚守在治沙第一线,用自己的执着换取了一片绿洲和一汪湖水,他就是--王恒兴。

20210913172130065729.jpg

现任平罗县陶乐天源復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2008年开始从事沙漠开发治理,休闲农业、文化旅游、优质苜蓿种植,无公害牛羊养殖及产品加工研发等行业。

 2012年8月“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2年12月“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3年10月“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4年8月被授予自治区最美人物荣誉称号: 2014年7月“最美石嘴山人”荣誉称号: 2015年5月“感动宁夏人物”;2018年5月宁夏自治区60年感动宁夏人物。

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立志治沙的倔老头

王恒兴是石嘴山市惠农区红果子镇下营子村人,早年征战沙场,上世纪90年代起,带领子女在商海摸爬滚打,20年创下的家业涉及煤炭行业和房地产业等领域。2007年的某天,王恒兴在看新闻时获知,宁夏三面分别被沙漠包围,有600多个村庄直接遭受沙化危害。新闻里的描述让王恒兴内心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当晚夜深人静时,一个想法在他心中逐渐由朦胧变得清晰:自然资源有穷尽,开矿挖煤是输出资源,带来的是一时富裕;植树造林是积蓄资源,带来的是可以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自己有义务治理沙害。从此,治沙栽树成为王恒兴生命中的第二项事业。2008年初,王恒兴决定去平罗县庙庙湖植树,改善生态环境。面对亲人们及旁人的不理解,七十多岁的王恒兴已经在流言蜚语中选中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毛乌素沙漠的庙庙湖周围作为“反哺”地球的战场。08年春,年过七旬的他,毅然拿起镐头走进渺无人烟的毛乌素沙漠。这一进,他便与这片土地结缘,从此不离不弃。

图片2.jpg

大漠中的坚守者

在沙漠里植树,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起初,老人每天清晨五六点从家里赶到庙庙湖,带着农民工一直干到漆黑才回家。后来,他索性同农民工一起住进了四面透风的蒙古包。一觉醒来,被子上的沙子有1厘米厚,脸上也全是沙子。再看头天栽的树,高处的刮倒了,低处的被埋了。不服输的王恒兴就这样种了埋,埋了种,种了数不清的树,每天早晨他都会绕着山走一大圈,树仿佛已经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沙漠里种树得天天浇水,否则第二天就会旱死,老人就和工人提来水,逐个浇。中午,沙面温度有时高达70摄氏度,一天下来,胶鞋底就会被烫掉。收工后,老人的小腿肿得爬不上床。

都说植树是三分栽七分管,而王恒兴在那里是一分栽九分管。“如果栽上树不管护,不是被旱死,就是被羊啃死。”2013年,王恒兴在沙漠里栽植了200棵侧柏,林业技术人员说这些树木在沙漠中根本无法存活。但他不信,每天都为这些树木浇水,比照顾自己的孩子还要尽心。结果,200棵侧柏成活了197棵。

王恒兴第一年来植树的时候,光滴灌管路就拉了一千二百公里。因为温度太高,风沙太大,这些滴灌带寿命很短,几乎每年都要更换。如今,每年光树木的养护费用,大概就需要六百万左右。“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这是王恒兴始终坚持的目标。面对亲人的不理解,旁人的冷嘲热讽,王恒兴从未放弃过植树造林的念头。

 看今朝,荒漠变绿洲

 宁蒙边界,毛乌素沙漠的边缘,黄沙漫漫才是这里的原貌,然而绿色却在这里奇迹般的出现了。本来是一座沙山,如今却被绿色沾染得泾渭分明,而这半边的绿色便是王恒兴的心血。

一座小庙、一个小湖,是庙庙湖这个地方名字的来由。然而,随着黄沙的吞噬,小湖最终不复存在。如今,昔日飞沙走石、寸草不生的庙庙湖,已被7000余亩、近200万株树木覆盖,这里瓜果飘香,鸡鸭成群,小鸟鸣唱,处处彰显着生命的活力,成为陶乐镇北部扼守沙漠的绿色屏障。他养牛、养羊、种苜蓿,开辟生态旅游,发展黄河文化。他预计总投资2亿元,打造一个占地1万亩,集生态旅游与种、养殖于一体的生态园。目前,生态园已初具规模,共养殖牛羊2600头,鸡3000多只。栽植树木100多万株,苜蓿3100亩,8000多亩沙漠已被植被覆盖。沙山上的桃、杏、梅、李等果树全都开花,煞是好看。

站在宁夏和内蒙古界碑旁,俯瞰宁夏境内生机盎然的庙庙湖,实现的是王恒兴的一腔为党为人民的爱国情怀,他将这份情怀践行到实践中,为万里飞沙的毛乌素披上了绿装,绿浪翻涌的庙庙湖就是他对党,也是对自己生命最好的答卷。

展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