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活性染色废水快速脱色及盐液循环利用技术及产业化

活性染色废水快速脱色及盐液循环利用技术及产业化

发布时间: 2019-06-04

来源: 科创中国_资源共享平台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成果介绍
我公司是专业从事印染废水处理与资源化的科技研究及产业化推广机构,公司拥有著名印染环保专家美籍华人李世琪博士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创新发明了“活性染料染色残液三相旋流连续脱色与再生盐水循环利用技术”,该技术采用络合萃取-膜耦合工艺 ,集中收集处理高盐高色度的染色残液,将其分离为高浓度盐液(回用)和高纯度水解染料(制成高品质活性炭材料),分离率达 98%。这一技术应用于印染企业,可实现80-90%盐回用、50%中水回用、分离出废水中70%-80%的污染物,排入污水厂的水低盐低色度 ,常规处理就可达标排放。这一技术可实现印染废水低成本的近零排,处理费用仅为常规处 理费用的1/3,且分离出来的染料残余可变废为宝,制成高附加值的活性炭材料。 棉、麻、粘等纤维素纤维制品通常使用活性染料染色,但由于活 性染料上染率仅70%,且必须要加入6%-10%的盐促染,所以印染废水 高色度难降解、高盐难回用,国家已明确规定印染废水不得排盐 ,但国际国内将盐分离出来基本方法还是组合膜加蒸发结晶,成本之高致使企业难以接受。我公司的技术仅在车间辅房内增加一套设 备和罐体即可实现,不改变印染企业原有的染色工艺体系,便于客 户接受推广。该技术已在新疆如意纺织纺织有限公司的筒纱染色、散棉染色、毛巾等车间实现产业化运行2年以上,效果显著,该项目已达到商业推广阶段。 该技术于2017年3月,由工程院俞建勇、中国棉纺协会朱北娜会长、中国印染协会陈志华会长组成的科技成果鉴定会,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2017年中国纺织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8年新疆建设兵团科技进步一等奖。 创新性(重点阐明如何区别于传统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状况) 我国工业废水排放的限制标准已由COD总量控制逐步增加到全盐量的限制,盐的排放超标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而盐从水中分离出来却是一件烧钱的过程,特别是工业废水排放量居第二位却又低利润的印染行业。传统的废水脱盐方法是将废水统一收集经普通物化生化处理后,RO反渗透、电渗析(海水淡化膜)浓缩盐水,经蒸发结晶将盐分离出来,这种方法设备投入较高、运行费用平均20多元/吨废水,且分离出来的盐为危废,绝大多数印染企业不能接受。我公司的盐回用技术,将盐和水作为染色介子,循环利用,不仅使污水排放的全盐量达标,且将污水做到资源化利用,大大降低处理成本,处理费用近3-6元/吨废水,且不改变原有的印染工艺,仅仅增加一套处理系统,设备投入也仅仅设传统方法的1/3。 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六份,我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独占性(重点阐明技术上是否难以获取或复制) 该技术拥有独特的药剂配方,专用设备、特殊工艺组合,难以仿制破译,技术上拥有独占性。 盈利性(重点阐明是否带来成本下降或性能提高) 由于一个工艺过程解决了65%-85%左右盐的回用(节约了染色成本),同时分理出65%-85%左右难以降解的活性染料(使污水处理成本大大降低),使企业的排放达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综合污水处理费用降至原来的一半以上,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 持续性(重点阐明技术储备和持续创新能力) 我公司拥有由国内外不同专业的学者组成的博士团队,在美籍华人李世琪博士的带领下,有较强的持续研发能力,在已成熟的络合萃取-膜耦合分离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基础上,拓展到煤化工废水等行业,同时已研发出更短流程、自动化的处理工艺。另外我公司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已将印染废水近零排做到中试阶段。 先进性(重点阐明技术水平,主要性能指标国内外比较,替代技术发展趋势和现状等) 印染废水盐的循环利用解决了国际、国内的一个行业难题,使印染废水的低成本近零排成为可能。该技术的进一步拓展,将使一个高污染、高耗水的印染行业成为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体现者,使印染企业可以在任何地方开设。 世界30-40%的纺织品产自中国,规模以上的印染企业数千家分布在广东、福建、山东、浙江、江苏等省,由于国家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这些企业面临着排放达标,排污量受限等多方面困难,这一技术的全面推广,将使印染企业的排水和排污逐步达到不排或少排的目标,是这一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2019年新疆自治区出台了印染废水排放和综合利用标准DB65,标准中明确强调了印染废水排放盐的限制标准,并指定我们的盐回用技术为这一标准的技术支撑。
成果亮点
团队介绍
成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