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智能扒渣系统

智能扒渣系统

发布时间: 2022-10-28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技术服务
成果类型: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
行业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软件
成果介绍
本项目主要应用在冶金冶炼铁水预处理关键工位上,是智能炼钢的重要一环,解决目前人工扒渣的多项难题,如扒渣时间长、肉眼疲劳、劳动强度大、标准不一、铁损过大、钢坯杂质多等等。国内外当前主要通过人工操作机械式的扒渣装置来实现扒渣。镭目科技从2016年开始研究自动扒渣技术,2020年在国内得到应用,之后研制了涉及扒渣评估、远程扒渣的智能扒渣系统,使用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世界前沿技术,领先同行五年以上。该系统基于机器视觉、智能传感器、深度学习与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通过图像采集和智能分析确定渣面分布情况,达到无人干预的铁水脱硫工序智能扒渣。实现作业自动化,全流程自动化作业,解放操作工双手,降低劳动强度;实现判渣统一化,渣面积识别准确率达98%,统一的渣面判定标准,杜绝人工经验的随意性,保证转炉铁水供应量,提升转炉出钢质量;实现扒渣精准化,扒渣动作精准自动控制,降低扒渣铁损消耗,吨铁成本节省3元/吨;实现流程标准化,流程标准化——缩短扒渣时间1~2分钟,稳定脱硫工序周期;实现数据信息化,自动保存生产过程数据,自动保存生产终点画面,方便质量追溯,助力工艺升级。
成果亮点
镭目科技从2016年开始研究自动扒渣技术,2020年在国内得到应用,之后研制了涉及扒渣评估、远程扒渣的智能扒渣系统,使用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世界前沿技术,领先同行五年以上。智能扒渣系统自推向市场以来,广泛受到用户好评和媒体关注报道,2021年央视以“无人操作 智慧生产”为主题报道的武钢5G智慧工厂中,大篇幅展示了智能扒渣画面;湖南卫视则以“打造新高地 谱写新篇章”专题报道了本项目。 在经济效益方面,以武钢为例,其中在降低客户铁损消耗方面,以200吨的铁水罐为单位,每罐减少铁损310kg,每罐可减少铁损成本620元,吨铁节约成本3.1元/吨,年产200万吨即可年节约620万元;以湛江350吨铁水罐为例,每罐减少铁损505kg,每罐可减少铁损成本1010元,吨铁节约成本2.89元/吨,年产300万吨即可年节约867万元。 智能制造炼钢技术无疑是世界炼钢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镭目公司秉持品质改变世界的使命,以成为卓越的冶金行业领导者、全球受人尊敬的企业为目标,通过缔造世界昀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建设人类美好生活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让国内炼钢业以后在智能制造的方向上更近一步
团队介绍
镭目公司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多个了科研项目的开发,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人才,包括研发、技术、管理、财务、采购等方面,可以为本项目提供人才支撑,研发人员共22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研发人数的94.6%。 田志恒是镭目公司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北京大学原子能系,退休后创办镭目科技,开始从事连铸系统检测和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带领技术团队先后研制出连铸机Cs-137 钢水液面控制系统,中子料位计检测控制系统,X 射线测厚及控制系统,红外型、涡流型和电磁型钢水液面控制系统,以及塞棒数控系统,大包下渣检测系统,结晶器电动非正弦振动系统等十多个系统。 田陆,现任镭目总经理,曾主持开发了国际领先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5%的全系列连铸机结晶器钢水液面控制系统,塞棒数控系统,电动非正弦振动,红外定尺,冶金智能机器人等30多个控制系统。获衡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科技突出贡献奖1项、二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获全国工商联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以田陆为发明人的专利申请共77件,其中发明44件,专利授权60件。胡志刚,钢铁研究总院博士后,教授级高工,是从河北省引进的应用型专家人才。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机器视觉与智能产业科技服务团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 评价时间:2022-11-07

王楠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综合评价

该成果基于机器视觉、智能传感器、深度学习与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通过图像采集和智能分析确定渣面分布情况,实现无人干预的铁水脱硫工序智能扒渣,对传统行业有一定的引领性作用,有一定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较好,与同类产品相比竞争优势较大。然而,当前该产品在投资成本、市场需求等方面论证不足,仍需要进一步明确。 总体而言,该项目技术思路方向较好,具有一定的未来市场空间,有利于当前政策要求,值得支持推广。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