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成果库 比拉维特(Bilavet)益生菌生产技术

比拉维特(Bilavet)益生菌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 2022-08-11

来源: 科技服务团

基本信息

合作方式: 股权融资
成果类型: 新技术
行业领域:
生物产业
成果介绍
近年来抗生素滥用及残留引起的灾难性后果逐渐显现,抗生素的残留威胁着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在2012年发生的肉鸡药残事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2006年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概念,在2012年国务院颁发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农业“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中进一步指出,加快农用生物制品产业化。微生物制剂作为公认的无公害产品,符合国家开展“健康养殖与食品安全”的需要,随技术的进步,微生物制剂将进一步在替代抗生素方面发挥作用,为养殖业带来一场变革。
成果亮点
项目组于2013年07月至2015年06月期间承担了哈尔滨市对外合作项目(企业研发引导类)“比拉维特(Bilavet)益生菌生产技术引进”,经过两年的努力,本课题完成了菌株鉴定与菌株安全性检验、乳酸菌、双歧杆菌的高密度培养工艺、高活性乳酸菌、双歧杆菌菌体冻干工艺研究、产品试生产及应用效果验证研究、产业化生产前期准备等,申请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篇,实现了技术的产品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团队介绍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9月9日,原名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生物分所,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1971年1月下放到黑龙江省,1973年后隶属黑龙江省科学院。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是从事生物工程技术、微生物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与科技开发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在基因工程技术、生物质能源、食用菌菌种保藏与应用、废水微生物处理、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微生物保健品、固液综合配套发酵技术等领域形成了专业特色和技术优势。长期承担国家五年计划项目、"863" 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各部委、省市科研项目,已取得400余项科技成果,其中国家、部委项目45项及省重点项目57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以上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7项,发表一级以上学术论文800余篇,申请专利6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其中“灵杆菌素”、“金葡菌素”、“复合氨基酸”、“微生物肥料系列产品”、“微生物农药系列产品”、“光合细菌系列产品”、“食用菌系列产品”等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成果资料
产业化落地方案
点击查看
成果综合评价报告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3-11-14

周锋

哈尔滨工程大学

教授 博导 硕导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

评价单位:- (-) 评价时间:2023-10-31

逄洪扬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研究员

综合评价

技术前景广阔,具备技术成果转移转化要求。
查看更多>

评价单位:“科创中国”黑龙江科技服务团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时间:2022-11-28

宋要武

大学教授

大学教授

综合评价

技术成果转化后形成年产500吨液体剂型产品与1吨冻干粉剂型产品生产能力,投入养殖业使用后,可以覆盖近10亿只肉鸡的养殖,增加养殖收入2.4亿元。作为一种无公害的微生物产品,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抗生素的用量,减少其在动物体内的残留,提高畜牧产品的品质,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意义重大。 自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引进菌株2株,经鉴定分别是植物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与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菌种符合我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第二条中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45号“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允许使用的安全菌株。在500L发酵罐中以阶段补料与调整pH的工艺,青春双歧杆菌培养液的活菌数量达到2.02×109CFU/ml,植物乳杆菌培养液的活菌数量达到5.80×1010CFU/ml。使用优化后的冻干工艺,冻干粉中总有效活菌数 4.30×1011CFU/ml,平均水分3.21%,植物乳杆菌与青春双歧杆菌的比例1.44。对产品卫生指标的检验结果表明,达到饲料添加剂卫生标准(GB 13078-2001)中要求。
查看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