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试点城市(园区)> 新闻详情
点赞

惠农区: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

发布时间: 2024-05-10 09:22:01

19
1187

      宁夏建龙镀锌带钢管成功下线,结束了西北地区镀锌带钢管一直从外省购进的历史;从曾经的“僵尸企业”到创新求变后产品供不应求,启玉生物高纯L-乳酸生产线填补宁夏生物基材料空白;胜蓝化工在多晶硅副产物氯代硅烷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实现废水零排放领域,位居全球领先地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一项项技术难题突破,一件件技术成果攻克,一个个创新型企业提质增效的背后是惠农区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惠农区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区行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被称为“产业发展基石”的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半导体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功能性材料。然而,随着多晶硅源源不断产出,如何处理多晶硅废料成为行业难题。这个行业级难题在宁夏胜蓝化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沈俊及其团队经过上千次实验,得到上万份数据后,终于被攻克。目前,该公司已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具有多晶硅副产物无害化处理能力的企业。其中,多晶硅渣浆干法回收及高沸裂解工艺及装备全球领先,已在国内80%的多晶硅企业应用。研发的核心技术多晶硅高沸裂解工艺实现了废弃氯硅烷以高于95%的回收率转化为多晶硅原料三氯氢硅和四氯化硅,为每个多晶硅企业实现数以亿计的新增效益和减少百万吨级的废水废渣排放量,经济和环保效益显著。科技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最大驱动力。如今,行走在惠农区,时刻感受到创新驱动带来的巨大变化。近年来,惠农区积极引导企业围绕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工艺改进优化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自治区“双百科技支撑行动”项目支持。2019年以来,获批并实施了各类科技项目98个,有效激发了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积极性。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双倍增”计划,不断厚植区域创新力量,健全和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推动创新主体活力持续增强,科技型企业群体规模不断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016年的1家增长至2023年的32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从11家增长至90家,新培育自治区创新型示范企业2家、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自治区瞪羚企业3家、雏鹰企业2家。一组组数据、一项项实绩,折射出惠农区优化创新服务,狠抓科技创新发展的新气象。高校院所是技术和人才的集聚地,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宁夏荆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市首批入选的自治区瞪羚企业之一,产品畅销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技术联盟,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累计申请相关专利40余项,在乙炔精细化工产业领域形成显著优势,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等。

  在这条产学研融合发展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从实验室里的样品,加速成为生产线上的产品。惠农区坚持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聚集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载体,引导企业不断强化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培育建立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技术创新中心36家。同时,探索“企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项目+平台+人才”等精准对接合作模式,万香源与中国科学院颜德岳院士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宝马兴庆与上海大学合作共建硅基多元合金博士后科研基地和中试基地,胜蓝化工与四川大学、科通新材料与宁夏大学合作组建创新团队。2023年,惠农区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1名,完成技术合同交易29项,实现交易额1.85亿元,累计有43家企业与50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科技成果转化更加顺畅,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时代新征程,惠农区将以更强担当、更实举措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信息来源:惠农区手机报